布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布贴厂家
热门搜索:
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介绍

探索“跨界”发展 网吧变身“绿吧”

发布时间:2021-11-22 18:05:22 阅读: 来源:布贴厂家
探索“跨界”发展 网吧变身“绿吧”

你对网吧的印象还是有点乌烟瘴气,一小时一元吗?网吧这一新兴行业从1996年开始起步,迄今已经20个年头了。但在成长到十几岁时网吧就步入了“夕阳期”。青年报记者昨天独家获悉,在上海市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行业协会(俗称上海市网吧协会)和杨浦区文化局联合举行的相关会议上,前者出炉了一份《上海市公共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标准》,其中提及上海的网吧将面临全方位的转型升级。

“现在上海有1700多家网吧,未来网吧将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吧,而是一个O2O的平台,可以嫁接微影院、电子竞技馆等各种休闲娱乐产品。”该协会秘书长方志平介绍说。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从鼎盛到衰弱]

正经历改革阵痛 持久转型尚在探索

根据最新出炉的《上海市公共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标准》的转型升级部分提到了内容升级,包括网吧可举办电子竞技比赛,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进行多业态混业经营(如体感类游戏、小型数字院线包房等);利用互联网科技提供创新服务;鼓励网吧无偿捐赠钱、物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参加有组织的公益活动,提供资源共享等。

“上海的1700多家网吧都在面临新的转型。”方志平介绍说,上海的网吧在2002年、2003年时发展得不错,从2007年开始走下坡路。因为2007年后家庭上网、宽带普及了,对网吧行业冲击较大,整个行业营收下降很多,记得2006年、2007年左右全国的网吧营收是800多亿元,2015年下降到560多亿元。那时许多网吧业主都意识到了这一严峻的问题,希望能引进其他项目,但因为当时政府没有主导,政策不明朗,整个市场都是自己在摸索。"

方志平回忆说,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2010年。当时业内探索出了网咖的新业态,使得网吧的整个环境、布局、氛围发生了大的转变。网咖的经营环境有所提升,变得明亮、温馨、整洁,装修的格调和原来的完全不同。

他介绍说,从2013年开始,政府主动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原来网吧牌照是管控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降低了准入门槛。“上海网吧行业最早是1996年开始的,前后经历了20年,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始这一业态的。从2002年到2007年经历了迅猛发展期,2004年左右全市共有1400多家网吧,今年这一数字攀升到1700多家。”

“这几年里,大家做了很多模式的尝试。个人认为,网咖其实是载体,可以嫁接电子竞技馆、微影院、远程公益等。在网吧里,大家可以为老年人培训互联网知识,每年春节利用网吧的场所为农民工网络购票。譬如杨浦还有一家网吧今年刚开始效仿国外模式承接社区服务,在网吧里放洗衣机,进行各种业态的融合,增加经营项目,提高经营收入,能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这在国外是很流行的。”方志平说。

那么未来网吧会朝哪些方向转型呢圆柱头自攻螺丝资料?方志平介绍说,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共有近700多家网吧实现了转型,改造成网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这一数量还在大幅增加。但要进行持久性的转型尚需探索,如果单单是网咖的形式,迟早有一天消费者会厌倦,网吧应该作为一个平台嫁接各种休闲娱乐的东西,里面的内容不断升级。

“但这些模式到底能否成功,还需要实践。作为协会,我们要支持和扶持网吧的转型升级。”在方志平看来,网吧是基于O2O的产物,是最好的互联网+的场所,可以说它是基于互联网的休闲娱乐场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普适整个行业的转型模式。

[求转型与升级]

将探索“嫁接”多种形式业态

1998年就开始开网吧的黄锋堪称网吧业的元老级人物。2009年,眼看着网吧日益式微,他感到了转型迫在眉睫。作为总裁助理,姚亮是2009年那年加入网鱼网咖的。

“我入职那一年,公司恰好经历了转型。记得那时星巴克咖啡文化逐渐被中国人接受,传统网吧提供的产品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2010年前,我们开了三四家店作为转型过渡。后来才推出网吧的2.0版网鱼网咖,形成网咖这一新的业态。因为消费者认同度高,2010年我们一年内火速开了20多家。网咖模式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同行,他们以顾客的身份来消费,拿尺把家具等悄悄量了个遍,纷纷效仿。2012年和2013年我们在网吧升级转型的高峰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吸引了无数同行上门参观考察。”姚亮回忆说。

“可以说,虽然网吧这一行业兴起时间不长,但很快就进入了夕阳期,转型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时,全国有一万家网吧已实现转型升级。”姚亮透露说,之所以愿意将自己的网咖模式分享给同行是因为一家公司无法撑起一个行业。

和黄锋一样,爱奇艺上海一起看的负责人陈女士也是上海滩首批做网吧的业主。喜欢上网的陈女士清楚地记得,2001年她在虹口开了第一家网吧。“当时网吧里放了80台台式机,天天人满为患,时常需要排队。最高峰时是2003年到2007年,那段时间几家店的生意都非常火爆,但2010年时就走下坡路了,店内人数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去年还不得不关掉了2家。”

陈女士透露说,也是在今年年初时她巧遇爱奇艺一起看的高管,正式将微影院的概念引入了网吧。“其实对于如何转型我们已经考虑两三年了。影院和网吧的属性相通,完全可以融合起来。”陈女士的搭档詹鹏是位1987年出生的“小鲜肉”,对于微影院他有自己的看法:“现在网吧等业态同质化严重,利润微薄,面临经营转型,与此同时,有大量的影片无法在院线上映,我们完全把目光投向私人影院,所有的片源都是官方授权的,打造年轻人聚集的泛娱乐社交空间。”詹鹏透露说,“我们刚刚和网吧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有的网吧经营不善,可以拿出一部分或全部空间转型,微影院可以给网吧带来人气,网吧也可以与微影院共生。”

和詹鹏同龄的印言网咖创始人潘韵奕大学时学的是金融,和几位老前辈不同,他是2年前刚刚踏入网吧这一行业。“我是在网吧里玩游戏长大的一代,印象中的网吧乌烟瘴气的,吸引不了有较高消费层次的人。”

2年前,他洞察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爱网络世界,果断和几位朋友合伙开了网咖。“如果单开网吧业态太过单一,所以除了网咖外,我们还有ING职业电子竞技俱乐部,还有和其他俱乐部合作开青年训练营。”潘韵奕对网吧的形势看得比较清楚:以前网吧属于刚性需求,家里没网络,年轻人需要到网吧上网,但现在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提升,大家对娱乐和环境的需求提高了。“现在的趋势是,全市的整体网吧数量较为稳定,但传统的网吧数量在快速下降DIN标准方头螺钉资料,环境好的网咖在高速增加,产生了更新换代。从消费人群来说,原来早期的网吧,消费者以打工的为主,上网收费是1~3元/小时,他们到网吧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而现在的网咖消费人群则以学生和白领为主,消费层次较高,可以接受均价10元以上/小时的消费,这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

[业内观点]

网吧要发展,需要变身“绿吧”

“前几年因为管理不擅,有部分传统网吧关门大吉。但去年开始有关部门降低了网吧的准入门槛,今年光杨浦就新开了十几家网吧,预计网吧发展又将迎来新一春。”杨浦区文化市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雪介绍说,这几年,杨浦的网吧在业态上做了调整,今年年初更是提出了绿色网吧的理念。“之前很多网吧都是乌烟瘴气的,所以我们提出了绿植进网吧,绿色发展的理念,给每家网吧分发了倡议书。今天,网吧协会颁发了行业标准,呼吁行业转型升级,这是好事。”

王雪介绍说,为了规范管理,他们还组织了一支由12名网吧负责人成立的志愿者监察队伍,每隔一段时间就暗访区块内的网吧,进行网格化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马上汇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这些年,我们深知网吧管理上的困难,网吧要发展,必须要有好的业态,学习先进的经验。所以我们会组织区域内的网吧到外区参观学习。”王雪介绍说。

A03

(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