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怎么发生的?
无论是器官特异性还是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都是由先天性的基因背景、免疫调节能力下降、环境因素引起的。
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是先天性疾病,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所以重要的问题是那些诱发因子是什么。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室指标研究、动物实验显示了其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因此将重点放在环境因素上。
最近,所有内源性及外源性环境暴露因素均分为暴露因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体相互作用,具体包括感染、微生物菌群、外源因素、饮食/营养因素等。
感染因素
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会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有可能由病毒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报告了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疾病、原发性胆汁硬化、I型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除了外源感染性因素外,目前更多的研究是自身感染性因素,即人体微生物菌群的一部分含有感染因子,引起自身损伤和组织破坏,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微生物菌群
菌群失调,特别是肠道菌群失调,近年来被认为与疾病状态有关,但直接相关性不明。许多因素与菌群失调有关,宿主的基因背景、年龄、饮食(富含西方饮食、脂肪和蛋白,普遍使用抗生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上升有关)。
外因性因素
外源性物质包括紫外线、吸烟、化学物质、重金属粒子等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t细胞的物理和化学因素。
有些例子可以证明它们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
例1:为了暴露在紫外线下诱发角质细胞和其他皮肤细胞的凋亡,释放自身分子和前炎症因子(可能是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机制之一)。
例2:根据调查研究,恐怖袭击后在WTO大楼区活动的消防员和警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增高。因为他们长期暴露在玻璃纤维、二氧化硅、石棉、多环芳烃、2f英、呋喃、多氯联苯等化学因素中。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金属过敏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发现了牙体修复材料中含有的镍、金和水银。
饮食/营养因素
有报告称,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面筋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普遍存在低维生素d水平。
发现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和纤维肌肉疼痛(FM)有几个相似之处。
非特异性临床和实验室的特征,环境因素的暴露可能是诱发因素。因此,这些与介质介导的自身免疫/炎症综合征(ASIA)的概念相似。近年来,ASIA概念的提出,作为自身免疫反应的各种病理表现的诱因,将关注点转向媒体(所谓媒体是指增强免疫反应,有时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根据文献和登记记录,分析了300多例自身免疫/炎症综合征(ASIA),与ASIA发生相关的介质主要是硅树脂和疫苗。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单纯的抗核抗体阳性或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有报告称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会产生纤维肌肉疼痛和UCTD。
总结一下
诱发和维持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各种因素的纠缠,特别是基因背景和环境因素。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但这种疾病本来就很复杂,发病机制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微病毒B19感染性风湿病怎么吃哪些检查可以确诊出脑瘫患者
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